白马公主009

我在别有深意的诀别中已经说过再见了

《红与黑》杂谈:于连、司汤达、毛姆相关

疯子的名字叫于连

 


很小的时候看过《红与黑》,当年太小看不懂。其实白纸黑字都认得,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主人公有那么多奇葩的想法和逻辑,为什么他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在我看来非常荒唐可笑。

现在看电影就很好懂了。

当年看书的时候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夫人好心想给于连送件新衣服于连为什么愤然拒绝,事后市长先生送他一笔钱他又为什么觉得受辱?当年只觉得这帮人逻辑很吊诡,给钱的事还有什么好拒绝的?现在倒是很明白……很明白……于连大概是个精神上的贵族,接受别人的怜悯或者馈赠令他感觉受辱,市长先生强迫他收下钱于他而言,其意义相当于“嗟来之食”。

 以前不知道于连成天揣着枪上街找人决斗是在发什么神经?就算当年决斗是一种流行一种时髦,我也不能理解他这种作死的行为……现在懂了,电影拍得简直是言简意赅——这人纯粹是去碰瓷的。于连成天都在找着理由去决斗,去和有身份的人决斗,以此彰显自己的勇气,彰显自己是个有头脸的英雄……其性质……大概与吴起杀妻类似。最后他成功了,与某亲王决斗之后获得了一个喜剧而和平的收场,而亲王得知与自己决斗的是一个身份卑微的秘书之后……干脆派人散布谣言,说与自己决斗的于连是一个贵族的私生子。

 

以前看书的时候不明白于连和马蒂尔德之间拉拉扯扯的拉锯战到底是什么鬼的爱情,有次倒是在央视科教类(???)栏目看到一个评价说“于连与马蒂尔德的爱情属于一项政治上的成功”。现在明白了——于连本人就是靠征服女人、靠裙带关系来攀升,获取社会地位的。所以,作为一个平民,如何能够俘获贵族小姐的芳心?这不是爱情,这是在打仗,于连和马蒂尔德一直以来都在你攻我防你来我往打得有来有回,在长长的拉锯战心理战之后,他终于征服了这个女子。

 

小时候这书是我从我爸那儿拿来的,我爸当年跟我说:这书讲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面对上流社会的人士,如何在贵族中谋生的故事。

——看这书主要是看于连怎样在上流社会中应对得体。

我反正是没看出来。

至少当年的我在看书的时候没看出来。当年我才中二年纪,也没那个水平看得出来啊。

 现在……看电影的时候总算是看出来了,也看到了作为一个底层起步的年轻人跻身于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阶层时候那种贪婪、痛苦、憎恨的心……野心家的名字就是于连,他一生都想着飞黄腾达,他有聪明才智,他觉得自己可以拥有拿破仑的功勋……在三十岁以前可以当上元帅。

但他出身始终那么卑贱,无论再怎样聪明能干,会审时度势、会见风使舵,在侯爵府上,他始终都是个仆人——稍微聪明一点的下人。

 

而马蒂尔德小姐又那么高不可攀。

全巴黎的年轻人她都未必看得上,她到最后却看上了他。

他尽力在她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他用他所有的才智、心计和勇气去征服这一个反复无常的女人——今天她对他投怀送抱,明天她就对他冷若冰霜。她太聪明了,也时刻提防着他是在利用她,征服她只把她当做一项战利品,他那敏感的心和脆弱的自尊压根经不起她如此挑衅……这场仗我看得都觉得艰难,因为这在常人看来完全是不可能的爱情……甚至谈不上爱情,而是要征服一个女人。

好在侯爵家千金小姐再怎么高傲聪明,终究还是个热爱幻想的小女人……其实我一直觉得这姑娘矫揉造作,披麻戴孝纪念玛戈皇后的情人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仪式感,她向往古人的浪漫爱情,也许不叫向往,而是另一种虚荣——献身给爱情无非也是满足虚荣幻想的一种,本质上和于连的拿破仑梦也没有多大区别。然后被瞎了眼的爱神坑到于连怀里。

 

但,不管怎么说——这确确实实是打了一场大胜仗。能够征服这样高傲的女人……这种事并不是随随便便哪个穷小子能够做到的。于连确实聪明,也有不错的头脑,还有不错的心计,但也绝非是寻常小白脸可比。

 

看过电影之后确实对于连有所改观……深感于连的不易和不幸。你知道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临死时那一刹的高贵和英勇。我看电影也是在看后半段的时候才渐入佳境。

 

要我说,电影的成功之处大概是把原著凌乱的情节在现实中还原了出来。而电影的失败之处大概是……男主选得太帅气。

我觉得于连可以长得漂亮一点儿,但不能太漂亮,重要的还是气质——于连那种阴郁敏感的气质,因为哪怕司汤达自己都没敢说于连美到天上去,偏偏这部片找了个帅得闪闪发光的意大利美男子来当主角……央视配音还是我们熟悉的赵岭老师……哎,老师那个华丽的贵族公子音啊……其实这演员不是很适合于连,倒是很适合演那个……《奥涅金》——这种风流迷人又没心没肺又很多情的那种角色。



于连我觉得应该头发比较黑,比较直,阴沟鼻偶尔显得很阴狠,但是整体面相还算秀气。那个《包法利夫人》的男主扮相就不错,挺适合于连的。《红与黑》的男主头发不够黑,鼻子也不够大,看着太阳光美男了,没什么阴郁气质。

 (下图为包法利夫人的男主,很有于连气质的英国小哥米勒)


毛姆在《巨匠与杰作》中评论各大文豪的时候,说起司汤达和于连,他用笔很刻薄知道吗?他说司汤达本人就是于连本人的写照,只不过是不那么美型版本的,说起司汤达本人,这人很爱夸夸其谈,一面说着热爱人民,一面又逃避底层人的生活,向往贵族阶级;一面野心勃勃,一面又逃避战争,同时又爱把战争的丰功伟绩挂在嘴边吹牛逼……他本人没有于连的美貌,甚至也没有于连的口才,但是爱成天在各种沙龙里高谈阔论,想要引起伯乐注意,想要钓到贵族女人,可惜本人长得太过丑陋怎么怎么地,最后情路也略坎坷……

毛姆笔下的司汤达显然劣迹斑斑——“征服女人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虚荣心”。

除了爱情方面(征服女人方面)情路坎坷之外,他在文学上的道路也同样坎坷。早年四处寻求发达之路行不通,攀裙带关系也行不通,在沙龙里锻炼了一副好口才取悦听众……好像也没多大用处,花光了父亲的财产后他开始奋发做文章,然后销量惨淡……求爱也被拒了……可以说他的人生也是地道的被拒人生了。

但他获得了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而且他一生不停地在写文章。毛姆苛刻地说——这人压根算不得一个正经的文人,而且在自己的传记里把自己夸大其词……

 

《红与黑》是在司汤达死后才出名的。如今红与黑的研究者们的大概就类似于咱们国内的红学会了。

 

虽然毛姆的传记写得非常“客观”(???),但我不得不说,毛姆这人下嘴真的是相当恶毒……有多少黑料就爆多少黑料,从职业生涯到情路历程到个人德行,黑得司汤达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评论《红与黑》的时候,角度也刁钻得很……一起神学院学生枪杀曾经的雇主夫人的案件(当事人是个品行卑劣的人)……被毛姆称作“丑陋而下贱”的案件——引起司汤达的注意,并且把它改编成了《红与黑》。

(我说——枪杀案只是人家的灵感来源,你把这件事拖出来还着重强调一下“丑陋下贱”是为了什么?为黑而黑?)

然后他肯定了司汤达塑造一个恶棍主角时候的笔法巧妙,文风清晰明快,且富有激情,同时又批判一下司汤达的文章冷酷没有良心,剧情收尾又没有逻辑……

 

其实我是在看电影之前看的毛姆的点评,可是在看了电影之后——只觉得自己全身心都沉浸在那一个故事里,于连最后的死,是浪漫,是救赎,也是高贵的抗争——这才是司汤达采用一个卑劣的故事把它改写成红与黑的原因。人家采用这么丧的社会新闻不是为了宣扬恶棍好吗?!他想的是从丑恶的现实中找到令人振奋的、抗争命运的力量,和发自内心的呐喊!

我就觉得……毛姆这篇点评司汤达……文章内容是真的妙趣横生,天南海北的八卦应有尽有,文笔不可不谓不好——甚至从趣味性来讲,他点评的司汤达远比《红与黑》有看头得多。但是——毛姆这嘴实在不可不谓恶毒。

 

我怀疑毛姆对司汤达有歧视(哪怕他本人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黑点但是——),存在恶意丑化嫌疑,所以我拒绝给《巨匠与巨作》点赞。


评论(17)
热度(669)
  1. 共4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白马公主009 | Powered by LOFTER